计算机组成概览
主要内容分为计算机基本结构、运行内存、数据存储、文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与虚拟化技术等板块。
计算机基本结构
计算机一般这样工作:输入数据存入内存,通过CPU计算后,返回给内存。
计算机基本结构有4个部分,分别是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控制器(Control):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神经,其功能是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解释,根据其要求进行控制,调度程序、数据、地址,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及内存与外设的访问等。
运算器(Datapath):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寄存器:里面保存着那些等待处理的数据,或已经处理过的数据,CPU访问寄存器所用的时间要比访问内存的时间短。采用寄存器,可以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
存储器(Memory):存储器的功能是存储程序、数据和各种信号、命令等信息,并在需要时提供这些信息。
输入(Input system):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合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程序、原始数据、文字、字符、控制命令或现场采集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光电输入机、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等。
输出(Output system):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同样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计算机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机内的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等信息输出出来。微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终端CRT、打印机、激光印字机、绘图仪及磁带、光盘机等。
计算机基本结构主要分为2种,即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
一、存储器结构不同
1、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存储器结构。
2、哈佛结构:哈佛结构使用两个独立的存储器模块,分别存储指令和数据,每个存储模块都不允许指令和数据并存。
二、总线不同
1、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没有总线,CPU与存储器直接关联。
2、哈佛结构:哈佛结构使用独立的两条总线,分别作为CPU与每个存储器之间的专用通信路径,而这两条总线之间毫无关联。
三、执行效率不同
1、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其程序指令和数据指令执行时不可以预先读取下一条指令,需要依次读取,执行效率较低。
2、哈佛结构:哈佛结构其程序指令和数据指令执行时可以预先读取下一条指令,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
背板电路
RJ45网线口、3.5mm耳机孔、HDMI多媒体接口、VGA显示器接口、DP视频接口、USB4.0(Type-C)。
IDE(ATA接口)
芯片组(英语:Chipset)是一组共同工作的集成电路“芯片”,并作为一个产品销售。它负责将计算机的核心——微处理器和机器的其它部分相连接,是决定主板级别的重要部件。以往,芯片组由多颗芯片组成,慢慢的简化为两颗芯片。
北桥(英语 :Northbridge)是基于 Intel 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主板芯片组两枚芯片中的一枚,北桥设计用来处理高速信号,通常处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PCI Express显卡(早年是AGP显卡)、高速PCI Express X16/X8的端口,还有与南桥之间的通信。它直接集成到CPU芯片上。
南桥(英语:Southbridge)是基于个人计算机主板芯片组架构中的其中一枚芯片。南桥设计用来处理低速信号,通过北桥与中央处理器联系。
PCle插槽
PCIe(PCI express)是现代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扩展接口之一,它能够支持计算机中硬件间的高速、实时数据传输。高速硬件如显卡、网卡等通过PCIe接口直接接入到计算机的北桥芯片/CPU。
物理上PCIe接口及规格和主版的设计有关,但具体可用性也受到CPU具体型号的限制;笔记本中通常不提供标准型号的PCIe接口,但提供M.2以接入固态硬盘和无线网卡。
计算机的运行内存
我们常说的内存一般是运行内存,或者是随机访问处理器(RAM),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内存运行决定了计算机整体运行的快慢,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的响应时间来观察其好坏。
计算机的数据存储
相应的,需要永久保存、大量的数据一般放在外存。
常见的外存就是硬盘、U盘、光盘等。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硬盘又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简称HHD,机械硬盘是磁碟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里,就像唱片一样,由于在使用中高速旋转,所以机械部件要非常的精准,如果大幅度的磕碰或是震荡就有可能会导致盘片损伤从而引起数据的丢失.
固态硬盘简称SSD,固态硬盘使用了类似于内存条的闪存芯片 存储数据,没有机械结构.
目前的笔记本内,大多都是固态硬盘,如果大家有拆过笔记本的电脑后盖,可以看到电脑主板上会有多余的SATA或M.2接口(一般是这两种),说明你可以另安装固态硬盘来扩容,有个很大的零件,类似于光碟状的,那就是机械硬盘。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采用ASPI(高级SCSI编程接口)的标准软件接口使驱动器 和 计算机内部安装的SCSI适配器 进行通信。一款通用接口标准,与操作系统无关,允许多个设备同时连接到计算机。
SATA低速设备、PCLe高速设备.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
mSATA 迷你型,提供小尺寸CE产品(如Notebooks/ Netbook)的系统开发商和制造商
SAS是SATA的升级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串行连接SCSI接口。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 (Serial ATA,缩写为SATA)硬盘的兼容性。SAS的接口不仅看起来和SATA类似,而且可以向下兼容SATA标准。
M.2接口是一种新的主机接口方案,可以兼容多种通信协议,如sata、PCIe、USB、HSIC、UART、SMBus等。
M.2接口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以取代原来的mSATA接口。无论是更小巧的规格尺寸,还是更高的传输性能,M.2都远胜于mSATA。
快速读取需求 M.2 PCLe协议,低速读取SATA协议
对于桌面台式机用户来讲,SATA接口已经足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了,不过考虑到超极本用户的存储需求,Intel才急切的推出了这种新的接口标准。
存储设备的容量单位
1024(210)进制单位:
1 TiB = 1024 GiB = 10242MiB = 10243KiB = 10244Byte
1000(103)进制单位:
1TB = 1000 GB = 106 MB = 109 KB = 1012Byte
持久化存储产品一般按照1000进制单位生产,而Windows的磁盘管理中混淆了两种单位,出现机械硬盘容量小于厂商标注的假象。
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为了提升使用寿命,生产阶段的容量会略大于实际容量,然后留出部分不可直接使用的空间用于平衡闪存单元的磨损,最终容量略小于1024进制容量。
硬盘分区
首先,硬盘分区能否减小数据损坏的风险是一个需要分别讨论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硬盘容易发生局部损坏的情况,因为数据是连续存储到磁道上的,将硬盘进行分区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但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数据究竟如何存储到闪存颗粒上是由主控芯片决定的,硬盘分区并不能减少这种风险。
文件系统与格式化
几种常见的文件系统:
FAT(文件分配表):FAT(12/16),FAT32(最大容量32GiB,最大文件大小4GiB)
Windows专用:NTFS、ReFS
macOS专用:HFS+、APFS
Linux专用:ext4、XFS、Btrfs
exFAT:适用于大容量闪存设备的非日志通用文件系统
在分区上建立新文件系统的过程称为“格式化”,格式化会导致现有数据被清除。
元数据与用户数据
元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数据”。
它记录了数据:在磁盘上的位置、文件路径、创建时间、修改时间、所有者和权限等信息。
用户数据:“真正的数据”。